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微生物(细菌和病毒)一直伴随着我们左右。人类机体从里到外都布满着数数以万计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和病毒。实际上我们人体细胞并不是人体内数量最多的细胞,公共科学图书馆的一篇文章表明:人体内共生微生物的数量远远超过人体细胞的数量,重量达1.27公斤以上,其中肠道微生物约占人体微生物总重的80%。
微生物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它帮助人体塑造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身体部位,造福于人类。然而,共生微生物仍然可以自我成为一个整体。为了扩大自己的利益,他们在生存和进化领域相互合作和竞争。他们可以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但不一定是我们的朋友。即使在最和谐的共生关系中,也会有冲突、自私和背叛。
虽然对人类微生物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坏病毒坏细菌我们要防范和好细菌我们要当做好朋友。
微生物概述
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统称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
微生物种类繁多,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其结构、组成等差异分类,可分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以及非细胞型微生物。
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天空、陆地还是海洋,无论是繁华的城市、广阔的田野,还是高山之巅、海洋深处,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据估计,仅海洋细菌的总重量就相当于2400亿头非洲象,而全球人口只有70亿,远远超过了其他物种。古生物学家斯蒂芬·古尔德 Stephen Gould 如此评价道:这是微生物的时代,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动物以及植物都是有益的,有些甚至是必要的。它们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死去的动植物蛋白质转化为含氮的无机化合物,供给植物的生长。没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正常代谢,人和动物也难以生存。
目前,人类已将微生物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农业上,微生物广泛用于生产菌肥、植物生长激素等;微生物也可用于杀死害虫。在工业上,微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皮革、纺织、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在制药工业中,微生物可以被用来生产抗生素、维生素、酶制剂等。在环保工程中,微生物可以用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磷、氰化物等有毒物质。近年来,微生物被用作基因载体,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等生物制品。
少数微生物可引起人、动物、植物产生疾病,这些具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等内容,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的目的。
病原微生物:坏病毒坏细菌要防范
简单的介绍下这几种病原微生物: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HPV和宫颈癌、狂犬病毒和狂犬病、乙肝病毒和肝炎、EB病毒和鼻咽癌、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等。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导致新冠肺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征是潜伏期飘忽不定、多靶点攻击、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为主、致病力一般,传播力强。和流感病毒(一直在变异,H1N1-H1N5-H7N9)不一样,型冠状病毒变异不大,属于家养型病毒。
◆HPV和宫颈癌:
4HPV是一种具有种属高度特异性的嗜上皮病毒,属双链闭环的小DNA病毒 ,包含约8000个碱基对。HPV可引起人类上皮的良性和恶性病变。目前已分离出 130 多种 HPV, 不同的性别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型:
低危型(疣):生殖器疣、扁平疣、跖疣等;
高危型(肿瘤):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等。
宫颈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中可发现 HPV 感染。宫颈癌新发病例:全世界50万/年,亚洲占一半25万/年,中国15万/年。
199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专题讨论会通过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
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发现HPV和宫颈癌的关系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可100%预防、可根除的癌症!
◆狂犬病毒和狂犬病: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V)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Viru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最严重的人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之一,其病死率几乎是100%。
狂犬病通常是由狂犬病毒感染造成的,该病毒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的一种单链反义RNA病毒;狂犬病很少是由狂犬病毒属中狂犬病毒之外的病毒造成的(例如Duvenhage病毒)。狂犬病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一种急性病毒性感染,它经由动物的咬伤而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的人狂犬病病例发生在非洲和亚洲,因在狂犬病疫区与狗接触而引起。相比之下,北美的大部分病例是由蝙蝠狂犬病毒毒株造成,尽管在许多病例中与蝙蝠的接触并没有被意识到。
潜伏期长短不一为本病的特点之一,大多数在3个月以内发病,文献记载最长1例达10年。
◆乙肝病毒和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病原体,属嗜肝DNA病毒科,该科病毒包含正嗜肝DNA病毒属和禽嗜肝DNA病毒属两个属,引起人体感染的是正嗜肝DNA病毒属。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和投入,乙肝疫苗的普及率逐年上升,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急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无论在潜伏期、急性期或慢性期,其血液都具有传染性。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没有肝炎症状的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都显示正常,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检查显示没有明显的异常症状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乙肝病毒的DNA含量呈正比。
HBV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输血和血制品)。其次是母婴传播,即分娩前后及过程中由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感染新生儿,母乳喂养也可导致母婴传播,该传播途径在中国占很大比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40%~50%的患者均来源于母婴传播。第三是密切接触传播,如通过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传播病毒。第四是医源性传播,如消毒不彻底、不安全注射等。
根据HBV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物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将慢性HBV感染分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
暂时无需治疗的HBV感染者
1. 慢性HBV携带者
2.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需及时抗病毒治疗的类型
1. 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2.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3. 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
◆EB病毒和鼻咽癌:
EB病毒是导致鼻咽癌发生的一种高危因素,也是一种病因。EB病毒阳性只代表感染EB病毒的一种状态,离得鼻咽癌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因此感染了EB病毒不代表就得了鼻咽癌。
EB病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毒,它是一种疱疹病毒。疱疹病毒与流感病毒非常相似,它通过唾液和呼吸道传播。每个人在25岁前几乎都会感染EB病毒。EB病毒是人群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感染状态,有的人会表现出来,有的人不会表现出来。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一些潜伏的EB病毒就会爆发,产生症状和表现。
EB病毒可以通过体检检查出来,主要检查两项:早期抗原IgA和衣壳抗原IgA。这两种抗原与鼻咽癌密切相关。这两个抗原在正常人中也会存在,但是滴度非常低,当它明显升高,才和鼻咽癌有一定的关系。
常规体检,通过检测血清中EB病毒的一些抗体,来反应有没有EB病毒的感染状态,来决定是不是鼻咽癌的高危人群。如果怀疑是鼻咽癌的高危人群,建议做鼻咽镜检查。
常规体检,通过检测血清中某些EB病毒抗体,反映EB病毒感染状况,确定是否为鼻咽癌高危人群。如果怀疑是鼻咽癌的高危人群,建议进行鼻咽镜检查。
鼻咽喉镜是发现鼻咽喉部肿瘤最重要的一种方式。鼻咽喉镜都是从鼻腔进入,可以观察到鼻咽、口咽、下咽、喉部等黏膜表面清晰的图像,从而判断这些黏膜表面是否有问题。有许多患者对鼻咽喉镜检查比较恐惧,所以做检查的时候会给患者做表面麻醉,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幽门螺杆菌和胃癌:
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发的最严重不良后果是胃癌。胃癌,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癌症,一直备受国人的高度关注。随着病情严重,幽门螺旋杆菌会逐渐破坏胃肠道壁,从而引发胃癌。感染的患者都患有胃病,发生胃病的患者多数与幽门螺旋杆菌有一定关系。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的可能机制:
①细菌的代谢产物直接转化粘膜;
②类同于病毒的致病机制, DNA的某些片段转移入宿主细胞,引起转化;
③幽门螺杆菌引起炎症反应,其本身具有基因毒性作用。
俗话说病从口入,这种细菌的感染也不例外。我们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过程一般是这个样子的,幽门螺旋杆菌经口到达胃黏膜后开始定居,经过数周或者数月开始它的“工作”,引起我们胃部的不适或者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呈聚集性传播,传播途径相对简单,经“粪—口”、“口—口”传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保持口腔健康,尽量不食用生食,食物食用前洗净,定期对餐具器皿消毒,那我们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拒绝感染。
前10位恶性肿瘤分性别发病构成比
好细菌得好好养着
共生微生物:健康息息相关的好细菌都是哪些?肠道菌群失调的后果都有什么?
在我们的身体里,同样也存在着这样一群微生物,它们时刻维系着我们的生命。医学界把它们称为“人体的微生物群落”。
人体的微生物群落,主要是指细菌群落。广泛分布于我们的口腔、肠道、鼻腔和皮肤各处,它们同样为我们提供着多种多样的“服务”。主要起着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调整胃肠功能、成熟免疫系统、控制炎症、调节肥胖、控制血糖等作用。
我们的身体大约由 40 万亿个细胞组成,但却容纳了超过 100 万亿个微生物。虽然这些微生物的基因和我们不同,但它们从功能上看,就好像是我们的器官。它们不像心脏或大脑那样,从我们胚胎时期就开始发育,它们的产生过程要晚得多,差不多直到我们出生的那一刻才开始。
有很多现代疾病和菌群失调有关(慢病、胃肠道疾病、内分泌疾病甚至神经精神类疾病)
如今,新生儿死亡率大大降低,许多国家的人们变得更加健康。这要归功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医学的进步。例如,饮用水已经净化,儿童已经接种疫苗,当然,我们使用抗生素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了。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似乎在许多方面变得更糟。
越来越多的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的流行性疾病,这些五花八门的现代疾病背后,是否都预示着,我们的健康遇到了新的问题。为什么这些疾病同时在发达
国家陡增,又朝着发展中国家蔓延呢?是不是有着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是不是我们在不经意间,伤害了身体里那些世代传承的“微生物朋友”?从体内微生物这个新奇的视角出发,解释了许多现代疾病的成因。
肠道菌群失调的后果都有什么?
当肠道菌群失调时,很容易引起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即在治疗原发性感染时,又会发生另一种新的病原菌感染。在抗生素的使用和慢性消耗性疾病中,常出现菌群失调现象。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大多数敏感菌和正常菌被抑制或杀死,但耐药菌获得生存优势,大量繁殖致病,如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腹泻、败血症 ,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白假丝酵母菌引起鹅口疮、阴道炎、肠道和肛门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菌群保持平衡,对外来病原体起到有效的防御作用。但是,当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疾病发作、饮食不当和水土不服时,很容易减少体内有益细菌的数量,增加有害细菌的数量,从而引起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虚弱、营养不良、腹泻、便秘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肠道菌群失调发生后,最明显的反应是人的消化系统。对女性来说,很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对儿童来说,很容易出现身体抵抗力下降;对老年人来说,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许多疾病的聚集。肠道菌群失调不容忽视,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定期检查,积极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悲剧。
调节肠道菌群保健康
消化系统看起来是人体的食物收纳场,但并非坚不可摧。因年龄增长带来不可避免的菌群失调问题,约占成年人的六成以上(保守估计)!如果患有慢病或有慢病趋势的人群,占比更高。因此对这些人来说,要想降低菌群失调带来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最好的办法是做好各种预防措施。
肠道不健康的七个信号
1. 对糖的需求或依赖明显增加
2. 自动酿酒综合征(内源性的肠道菌群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乙醇)明明没醉酒却总是醉
3. 醺醺的,药物改变菌群可治愈。
4. 口气
5. 睡眠质量下降压力—炎症—菌群失调
6. 精神状态不好,脑肠轴的问题引发菌群失调,带来一个恶性循环
7. 皮肤问题
8. 免疫系统抑制
现代社会的各种因素无时无刻不在破坏着我们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的发生迅速飙升。那么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究竟要怎样才能恢复和保持健康平衡的肠道菌群呢?
在保护生物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再野生化”(rewilding),它指的是将物种重新引入灭绝的地区,以便回到一个更自然和平衡的生活状态。它是生态系统平衡恢复和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我们生活的地球生态系统,还包括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正如植树造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一样,在我们体内重建一个健康和平衡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是改善我们整体健康状况的最重要步骤。
那我们该怎么办?如果你有任何细菌失调,或被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想预防未来的疾病,首先是找到方法,恢复我们健康和平衡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总之,要恢复健康、平衡的肠道菌群,第一步是清除任何对我们肠道菌群有害的药物、食物和行为,第二步是重新引入那些已经减少或消失的有益微生物,最后通过适当的营养和饮食恢复肠道健康。
健康饮食最重要
早在2000多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说过“所有疾病都始于肠道”,现在看来他是对的。许多疾病都是从肠道开始的,特别是对于今天困扰我们的现代疾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来治疗许多不同的疾病的原因。
现在在很多人眼里,如果你生病了,你应该吃药。生病不吃药就像开车没有保险。这是不负责任和危险的。万一发生事故我该怎么办。你没有责任,也有风险。万一发生事故你该怎么办。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药物只是有助于掩盖疾病的症状,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的根源,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副作用。研究表明,健康饮食可以改善许多疾病。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疾病的根源在于肠道菌群平衡的破坏。与药物引起的严重副作用相比,完全改变饮食改变肠道是治疗疾病最有效、毒性最小的方法之一。这适用于所有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肠道和身体任何部位的炎症通常都可以通过改变饮食来治愈。改变饮食是治疗严重细菌失调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饮食有利于恢复我们健康的肠道菌群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小秘诀:
秘诀1:请您谨慎选择碳水化合物
抗性淀粉是一种特殊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中不被消化,而是相对完全地通过胃和小肠进入结肠,在结肠中由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对结肠健康非常重要。它们是结肠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它们具有抗炎和抗癌的特性,并且被证明可以增加结肠对矿物质的吸收。抗性淀粉的功能与其说是淀粉,不如说是膳食纤维。它能促进结肠内健康微生物的生长,是一种“好”碳水化合物。谷物、豆类、种子类、薯类和香蕉富含抗性淀粉。菊粉是另一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与抗性淀粉一样,菊糖也有利于元素的生长,促进肠道菌群的健康。香蕉、芦笋、大蒜、洋葱和韭菜等都富含菊粉。
秘诀2:请您多食用发酵食物
发酵食物,比如酸菜、泡菜、无花果酶、含酶含益生菌饮料等,是有益微生物的绝佳来源,因为它们富含活性有益微生物,同时它们富含益生元纤维可以滋养肠道有益细菌。我们可以每天在饮食中适当加入一些发酵食品。
秘诀3:请您控制肉类的摄入量
富含动物蛋白的高脂高糖饮食导致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与过敏、腹泻和肥胖有关的细菌种类增多,而富含纤维的植物饮食主要是豆类和蔬菜,使肠道中对抗炎症的有益短链脂肪酸水平更高,与瘦身相关的细菌种类也更多。
极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特别是那些每天将碳水化合物限制在50克以下的饮食,会导致低膳食纤维和减少微生物多样性,这与我们在人们服用抗生素后观察到的情况相似。并不是说肉类一定对微生物群有害,而是因为膳食纤维对其有益,吃太多肉类会导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所以理想情况下,我们应该以蔬菜为主,肉类为辅。同时,我们应该保证我们吃的肉的安全和健康。
秘诀4:请您多吃植物性食物
关于吃肉或不吃肉的好处一直存在争议,但毫无疑问,多吃植物性食物对改善肠道菌群是最为重要的。植物中不可消化的膳食纤维为细菌发酵提供原料,为有益微生物提供营养,并产生促进健康的短链脂肪酸。我们吃的植物性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会反映在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数量上,所以我们应该每天吃很多不同的植物性食物。
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是细菌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不吃足够的膳食纤维,肠道中的有益细菌很可能会饿死,它们会开始破坏和保护我们的肠道粘膜。因此,为了恢复健康的肠道菌群,多摄入膳食纤维是非常重要的。
秘诀5:请您和糖说拜拜
高糖饮食会导致酵母和其他病原体的过度生长。糖也会增加肠道中嗜糖细菌的数量,这会增加我们对更多糖的渴望,所以糖也被称为“最甜蜜的毒药”。糖会干扰我们白血球破坏毒素的能力,这种影响从吃糖的几分钟内开始,可以持续数小时。所以,除了引起菌群失衡外,糖实际上还会损害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人工甜味剂对我们的微生物群落的危害是一样的,甚至更大。它们会引起肠道细菌的变化,从而导致葡萄糖不耐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秘诀6:请您少吃加工食品
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量有利于肠道菌群:它们可能含有对肠道菌群有害的添加剂和防腐剂;它们可能含有激素;它们可能含有可检测的抗生素水平;它们可能被喷洒了对我们肠道菌群有害的农药;大多数健康的膳食纤维可能在加工过程中被去除;它们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来促进健康细菌的生长。
“红灯停、绿灯行”的饮食模式
为了保持吃得开心和健康,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三类:绿灯食物(每天必须摄取的食物),黄灯食物(需要限量摄取的食物),红灯食物(应该避免或减少摄取的食物)。
绿灯食物:
这些食物大多含有不易消化的植物纤维,可以滋养肠道微生物。还有一些健康的脂肪,如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其中一些食物可能没有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特定功能,但不会对肠道细菌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可以食用。你可以吃得饱饱的。这些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坚果、豆类(大豆、豌豆、鹰嘴豆等)、糙米、燕麦、藜麦、橄榄油、椰子油等。
黄灯食物:
这些食物对肠道菌群不是特别有益,但可以适当食用,不会产生任何有害影响。这类食品包括野生鱼类、有机肉类、家禽、鸡蛋和其他动物产品。可靠、安全、健康的动物产品是最好的。记得多吃白肉少吃红肉。
红灯食物:
如果经常食用,这些食物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要么是因为它们在消化后分解成单糖,要么是因为它们含有破坏肠粘膜或微生物的成分。这类食品主要包括深加工食品、糖、人工甜味剂、玉米糖浆等等。
我们吃的食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比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大。改变饮食是修复肠道菌群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你有细菌失调,或者你想改善你的健康,降低患病的风险,请从改变饮食开始,多吃绿灯食品,适量吃黄灯食品,少吃或不吃红灯食品。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的健康饮食不能完全相同。您可以在“红灯停,绿灯行”的饮食模式下找到最适合的健康饮食食谱,吃出好身材,吃出好心情。